一、“正月十五”的来源与意义
1、“正月十五”,也称作“元宵节”,是按照中国农历纪年的传统的节日,通常它在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在中国各地庆祝。
2、起源于汉朝,“正月十五”活动和仪式始于以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各种文化的影响,传承了多种不同的传统文化习俗,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学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3、“正月十五”活动和仪式意义重大,旨在祝贺新年的到来,也是对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上文化传播文字文化的早期起源的重要见证。
二、正月十五的美食
1、“正月十五”的食物是每个家庭的最盛大的新年一餐,元宵节最常见的焦糖瓜子,它是天津著名的传统美食,口味醇厚,甜而不腻。还有普通对虾、驴肉火烧、鸡翅膀、烹饪的荔枝籽、包蛋、烤鸡、腊肉、鮓鱼、面飘和糖果等,都是当地人喜爱的食品。
2、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如江苏省宜兴地区特有的“汤圆”,湖北省宜昌地区独有的“芸豆”(芸豆现已普及到全国),还有湖南湘西地区的“鹅肝”和贵州贵阳的“烧仙草”等等。
3、元宵节期间,人们还有一个传统环保而温馨的习俗——彩灯笼弄,一放在门口,可以给客人带来喜庆。彩灯笼也是正月十五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做法也极其简单:用蛋皮制作一个圆形蛋糕,把它做成半饼状,装上适量馅料、糖、果汁,然后放上彩色装饰,摆在桌上,让大家享受它的美味。
4、正月十五期间,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种叫做“糖水”的美味食物。糖水的做法很简单,先熬制砂糖水,用凉水冲洗干净,在一个盖子的碗里,放入砂糖、八角、桂皮、香叶,大火烧开,将糖水煮至浓稠,糖水便大功告成了。
三、元宵节的传统文化
1、“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发展文化的重要日子,人们不仅热衷于飨宴,而且有推灯笼和玩元宵游戏、火钩子抢灯笼成家、猜元宵草等活动,以便把家里的灯笼放入到大灯笼里,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2、元宵节还有许多特有的文化活动,包括传统的歌舞表演,歌舞歌谣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熔接了古老而又新颖的传统文化;另外还有射灯、两点心、正月十五抢红包等传统的活动,传承着古老却活跃的文化历史。
3、元宵节不仅有文化活动,还会遵循传统礼仪,如家家送元宵、贴春联、放烟花礼花等,这些习俗都是保留着中国文化的基本核心,把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从一个世纪融入到另一个世纪,连接古今,活跃中国的文明智慧文化。
一、正月十五指的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佳节——春节。
二、春节在农历正月初十五这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佳肴美酒,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也作为吉祥的宴席,借以放松心情、增加家庭间的温馨气氛。
三、中国传统春节吃的小吃各具特色,可以说再多也不能千篇一律,但很多家庭都选择在正月十五日烹饪一些有意义的菜肴,部分地区也有独特的“春节特色饮食”。
四、在北方,家家都会把特色菜肴摆放在家里桌上,比如大年夜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其它有:北方地区是拜年饺子、腊肉、饼子、 花生钵,以及鱼香肉丝、拔丝山药等。正月十五那天的晚餐士多精致,所有桌上的菜肴都代表着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而且每个菜肴都有许多寓意。
五、在华南地区,人们喜欢家家的桌上食材有腊豆腐、腊味兔等;桂林有另一道最具桂林特色的菜肴,那就是桂林臭豆腐。正月十五,南方家家户户会摆上一大桌有着许多菜肴,每一道菜都有许多寓意和意义。
六、此外,中国最具有地域差异的节日就是春节,其它一些地方有一些独有的风味小吃,例如重庆狗不理包子、上海炒粉,以及湖北、陕西、四川等地的灌汤包等,也算得上是春节饮食。